- 当前位置:
- 首页
- >
- 公益资讯
哈尔滨学院创新模式传承“龙江英雄情”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刘莉 李爱民 发布时间:2025-08-15
创新融合情景表演、歌舞、合唱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再现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与家国情怀,这个夏天,一场场哈尔滨学院精心打造的“雪原星火·信仰之歌”专场文艺演出,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奉献了红色文化与高雅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更为该校思政育人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思政教育要有效吸引青年学生,离不开‘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哈尔滨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娜表示,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哈尔滨学院坚持以“龙江英雄情”作为贯穿全程的核心价值导向,引领并整合“五色”教育元素、“虚实结合”技术、“双课耦合”机制等多元要素,促进各环节协同联动,有效汇聚育人合力,彻底打破碎片化壁垒。
五色融合: 绘就思政育人新画卷
走进哈尔滨学院,一股浓厚的“五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五色”分别是红、绿、蓝、金、银,五色融合,共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思政育人画卷。 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充分利用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将赵一曼、马骏等革命英雄的故事搬上课堂,通过生动的讲述与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 在“绿色”生态资源的滋养下,学校通过马永顺、朱彩芹等生态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 抢抓“蓝色”科技创新时代机遇,讲好刘永坦、杨士莪等科技英雄故事,在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和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高科技产业经济带引领辐射下,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强化青年学生科技报国担当。 “金色”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让学生们感悟龙江儿女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北大荒垦荒英雄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农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的志向和能力。 “银色”冰雪文化资源,学校巧妙地将冰雪艺术魅力和冰雪运动精神融入美育、体育之中,让学生们涵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包容开放的心态。
虚实结合: 打造沉浸式育人新课堂
如何突破传统实践教学局限,提升沉浸感与覆盖面?哈尔滨学院积极探索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实结合”育人场域,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与深度联动,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育人新课堂。 为了让龙江英雄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强大生命力,深入学生心灵、引发共鸣,思政课教师安慧玉认为,需要深入挖掘并进行富有创意的转化和贴合时代的呈现。通过优化校内智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拓展与校外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强化现场教学的直观性。积极与东北烈士纪念馆、三十六棚纪念馆、龙江优秀精神文创展览馆等展馆紧密合作,推动龙江英雄特色资源有效转化为思政育人实效。 在“云端”,学校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与新媒体矩阵,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传播,提升网络育人科学化水平。丰富完善“龙江英雄”数字化资源库,集成VR/AR体验、虚拟仿真实验、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观看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课程,参与线上讨论与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沉浸感与覆盖面,还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感悟。 双课耦合: 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该校着力打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壁垒,通过制度设计与资源配置,推动二者在育人目标、内容、师资、评价等方面的深度耦合,构建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在思政课程方面,学校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将“五色”元素及其蕴含的英雄情怀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思政课教师找准结合点,用思政课的理论提炼出有价值导向、有情感、有温度的英雄故事,将理论寓于故事之中,用理论说服青年学生,用故事感染青年学生。 在课程思政方面,学校引导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与“五色”教育元素和“龙江英雄情”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推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共享。 为推动“双课耦合”机制的深入实施,该校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双课耦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